該器具有壽字、云蝠、蟠桃為裝飾。雍正、乾隆朝粉彩蟠桃福壽紋瓷器,要屬中國歷代最秀雅瓷器之一,燒造于景德鎮御窯廠,紋飾喜慶吉祥,釉上粉彩色調柔美,受歐洲傳教士影響啟發,珍稀非凡,代表著中國宮廷藝術中,美感及技術之巔峰。
自古伊始,桃乃吉祥長壽之征,桃枝且能避邪??鬃铀幍摹对娊洠畤L》中即有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」等句,以繁盛桃花贊譽美滿幸福之婚姻家庭。正朝另一新舉為過枝紋飾,其構圖繁復,繪桃枝綿延至口沿外壁,繪制不易,但受雍正帝青睞,稱為長枝,音類「長治」。長枝紋可能源自康熙時期造辦處琺瑯作設計之樣板。
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,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,受琺瑯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,它以艷麗耀眼的顏色、溫文爾雅的韻味、卓爾不群的個性,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。畫面高雅宜人,并且諧音"蝠"(福)、"鹿"(祿)的圖畫亦多見,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。裝飾手法多樣,盛行"過枝"的畫法,即盤、碗的圖畫從器身到器蓋,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,常見有桃果、菊花、牡丹等過枝圖畫。粉彩紋飾多繪團花、團蝶、八桃蝙蝠(喻意多福多壽)、過枝花卉、水仙靈芝、仕女、麻姑獻壽、嬰戲等。紋飾明顯疏朗、規整。如粉彩過枝桃蝠盤,從盤外壁開始繪桃枝葉及桃,通過盤口過到盤心接繪桃枝葉及蝙蝠,雍正時期一般繪8個桃,乾隆時多繪9個,有"雍八乾九"之說。雍正朝畫的蝙蝠翅膀頂端下彎有鉤,鉤中有一點,嘴上有毛。
小知識:粉彩瓷有以下這些特點
第一,在含鉛的玻璃質中引進了砷元素,發明晰"玻璃白",用"玻璃白"打底,使得各種彩料有深淺濃淡甚至乳濁柔軟的改變。
第二,使用進口的彩料,色澤淡雅柔軟,清逸艷麗;第三,使用蕓香油調色,所以顏色柔軟清麗,有柔軟之感;第四,通常在700℃-750℃左右的窯爐中燒成,因為燒造溫度比較低,故又有"軟彩"之稱。
粉彩瓷在雍正、乾隆朝到達鼎盛,《陶雅》中稱譽"粉彩以雍正朝最美,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,鮮艷耀眼"。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厚多變,色澤亮堂柔麗,彩料濃淡天然,粉質感強,新鮮燦爛,清雅秀美。頸部飾四腳形云紋,腹部一條蒼龍盤繞一周,龍身粗壯,雙目炯炯,龍腭上翻,三爪遒勁有力,氣魄威嚴。龍紋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紋飾,最早是遠古時代民族的圖騰。舊說龍為鱗蟲之長,四靈之一,能登天入淵、行云布雨,加之形象兇猛,故令人敬畏。
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,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,并且以油料調色,考究彩料的層次改變,畫面粉潤柔軟,杰出畫面的陰陽濃淡,賦有立體感。以傳統題材為主,盛行纏枝花卉紋、花鳥紋、人物紋、山水紋等圖畫,規劃不滿密,顯得意境悠遠。畫面高雅宜人,并且諧音"蝠"(福)、"鹿"(祿)的圖畫亦多見,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。裝飾手法多樣,盛行"過枝"的畫法,即盤、碗的圖畫從器身到器蓋,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,常見有桃果、菊花、牡丹等過枝圖畫。